返回列表 发帖

陈嘉庚对同安教育的重大贡献

本帖最后由 道南 于 2014-8-18 04:43 编辑

许兴盛

  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对同安教育的重大贡献是他光辉一生的不朽业绩之一。

创建集美学村

  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光复后余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愧无其他才能参加政务或公共事业,只有自量棉力,回到家乡集美社创办小学校。”

  怀着兴学报国的弘愿,陈嘉庚于l912年9月回到阔别九年的故土。他多方奔走,于第二年春创办了“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具体开学时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所小学的诞生标志着日后巍巍集美学村的正式发韧,能弄个准确是有意义的。正好陈侬先生保存了他父亲陈延庭未发表的手稿《集美学校的前三十年史》,其中明确写着:“……乃于l913年他四十岁时正月二十七日(三月四号)在集美祖祠开学,集美小学于是诞生。”陈延庭先生早年服务集美学校,他记载的这个时间也符合过春节开学的习惯,应当是准确的,即:集美学村开创于1913年3月4日(农历正月二十七日)。

  1917年2月创办女子小学。陈嘉庚的弟媳王碧莲挨家挨户动员了60名女孩入学。学校规定:女生不但免费上学,每月还可领到津贴2元。

  在办学过程中,陈嘉庚痛感具备师范学历的教师太缺乏了。他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同安全县师资连简易科毕业者仅有四人,一人改从商业,尚余三人,乃聘来两人。”他到福州参观考察省立师范学校,发现这所条件较好的师范学校办学却很腐败,于是决心自己创办师范,着重招收来自农村的穷苦学生,以便他们毕业后回原籍发展农村教育。1916年10月,陈嘉庚派弟弟陈敬贤回国,拓建校舍,筹办师范学校,并事先致函闽南二十余县劝学所长,请每一大县推荐五六人,小县三四人,详填履历,由学校复试后决定录取与否。l918年3月10日,师范、中学两部同时开学。学校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师范生特别优待:不但不收学宿费,且供给被席蚊帐制服,免交伙食费,愿意三餐吃稀饭的,每月还给每人发津贴2元。   ,

  1918年5月,陈嘉庚在集美建了发电厂,全校开始电灯照明。

  1919年2月18日,创办幼稚园。陈嘉庚特地按照幼儿高矮,雇木工制作了一批桌椅,并为幼稚园配备了钢琴、风琴和各种玩具。为了保障幼儿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陈嘉庚还规定:汽车不得进入集美村。

  1919年5月,陈嘉庚以在南洋的胶园7千英亩,房产地皮面积16万平方米作为集美学校永远基金。这一年,在校内建了自来水塔、温水房、浴室。

  1920年2月开办水产科(后来发展为高级水产航海学校)。开办水产科的动机,《南侨回忆录》有一段话表述得很明白:“我国沿海八九省,海岸线长近万里,海产之富,无物不有,水上交通范围极广。唯科学不讲,百业落后,渔权丧失,渔利废弃……然此事首需科学人才。”由此我们也可联想到陈嘉庚先生创办各类学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思想。早在1917年,陈嘉庚就写信给上海吴淞水产学校,托他们代聘教师,但回信说“水产教师国内无处可聘”。为此,陈嘉庚特地资助吴淞水产学校高材生冯立民等2人往日本留学。l920年10月,即聘留学归来的冯立民为水产科王任。

  1920年8月增办商科(后来发展为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主要传授从事商业必需的知识技能,注重学以致用。

  1920年9月设立集美医院,ll月设立集美图书馆。1921年2月23日,定总校名为“福建省私立集美学校”。1922年秋设立集美科学馆。到l923年秋,集美学校教职员已达179人,学生总数1175人。校舍包括教学楼、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医院、电灯厂、救火队部等共47座,498间,建筑面积共21400平方米,建筑费884830元,全部由陈嘉庚昆仲承担。

  当时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军队驻于校内,少则数百,多时上千,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1923年秋季,闽军粤军分驻高崎、集美,隔海互相开枪射击。9月3日,集美学校中学部侨生李文华等乘帆船去厦门,途中遭到闽军臧致平部枪击。李文华身中三弹,两天后死于医院。时在新加坡的陈嘉庚指示集美学校校长叶渊起草请愿书和各种文件,派代表分别向南北军政当局请求承认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不准在学村范围内驻扎军队和作战。这一倡议获得军政当局和社会名流、报社等的支持和赞同。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于l923年10月20日批准在案,并电令闽粤两省省长及军事长官对集美学校特别保护。“集美学村”从此名闻遐迩。

  此后,1925年8月开办高级师范选科,l926年春设立农林部,9月增设国学专门部,1927年9月创办幼稚师范,l932年6月接办洪林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高师、幼师、乡师合并为师范学校。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犯我国。10月起,师范、中学、商业、农林、水产航海各校陆续迁往安溪县。翌年,各校合并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5月,小学迁到本县石兜。l939年l月,商业、农林、水产航海各科脱离联合中学,称“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移大田县。l941年2月,小学迁返集美。秋季,中学高中部迁南安诗山,初中部仍设安溪。次年8月,高级水产航海学校又由大田迁到安溪。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l945年6月,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首先迁返天马山。8月,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从安溪迁回。l946年l月,高级中学、初级中学、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全部迁返集美。1945年和l946年,集美学校修复被日军轰塌炸坏的校舍30多座,修理和添置校具3000多件,耗资8000余万元,全都是陈嘉庚和校友们筹措的。

  上述陈嘉庚所办各级各类学校中,国学专门部为便于解决师资问题,l927年9月移厦门大学文科代办,集美学校每月补贴厦门大学500元,l930年7月,国学专门学生37人在厦大毕业,即不再续办;师范学校因福建省政府以“统制”为名通令停办,1936年被迫停止招生,至1940年7月最后一组毕业后停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因生源问题,于l947年1月停办。其余各校,即使经受战乱,被迫内迁,也从不间断,并延续到建国以后。

  1949年ll月11日,国民党军队飞机狂轰滥炸集美学村,高中校长黄宗翊等8名师生和村民21人遇难,许多校舍又被炸毁。各校临时搬迁于本县内地上课,直到l950年8月才全部迁回集美。在这个时期,集美学校虽然仍属私立性质,但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各个方面给集美学校予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从l950年9月起,陈嘉庚定居集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修复校舍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1951年的集美学校经费,陈嘉庚支付45500万元,福建省人民政府补助25500万元(均为旧币)。

  1952年5月,遵照福建省人民政府的决定,集美学校划归厦门市领导。至此,集美学校共培养中学以上毕业生7000人,其中,中学3432人,师范l756人,商业896人,农林357人,水产航海522人,国学专门37人。

扶助全县中小学

  在《南侨回忆录》中,陈嘉庚谈到一次回乡的见闻与感受:“余常到诸乡村,见十余岁儿童成群游戏,多有裸体者,几将回复上古野蛮状态,触目惊心,弗能自已。”l920年2月10日,陈嘉庚致函新加坡同侨,话及同安教育状况,倡议组织“同安教育会”,并以他和他弟弟陈敬贤的名义首捐开办费1万元,经常费每年5千元。同安教育会成立后,即在集美学校设立“教育补助处”,规定按生数补助兴办小学:设备费每名3元;每年经常费:高等小学每名学生8元,初等小学5元。从1921年到l922年,支持创办了40多所小学。

  后来,由于原认捐的华侨交款不齐,陈嘉庚取消了同安教育会。l924年3月,将教育补助处移给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办理,改称“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主要采取“存立补助”的方式:各地已设立的学校,无力支持,非加补助势必停闭,为维持其存立起见而给予补助。同年补助同安县辖小学9所。此后补助的学校逐年增加,并向外县发展。从l924年到l934年,全省受过“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补助的有20个县市,共73所中小学,其中同安县小学51所。这51所小学受补助的情况列表如下: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成立时,叶渊校长自兼主任。他有见识地指出:“各校宜补助者,除物质(金钱)外,须有精神上(知识)之补助。精神之补助,有时较物质为重。”(见《闽南小学教育》128页,民国十三年出版)从1926年2月到1935年,一直由陈延庭兼推广部主任。他接任才两个月,就别开生面,召集各补助学校的校长到集美开会,共同商量补助费的管理使用和密切协作,提高教育水准问题,议决定期举行补助学校展览会。到1931年共召开六次这样的会议。

  1933年,陈嘉庚在南洋的商业受挫,不得已将补助范围又限于同安县。1935年5月,景况进一步恶化,陈嘉庚在写给集美学校的一封信上说:“现下世界商况不景,经济困难。教育推广部历年发给各校补助费刻已无暇兼顾。截至廿四年七月份止(县立小学四月份止)此后一律停止。务即通知各校自行设法为荷。”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从1924年设立到1935年裁撤,工存在12年。

  1937年,陈嘉庚曾计划恢复教育推广部,因抗战爆发,没有实现,此后就转而关心全县中学的布局。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l0月25日,陈嘉庚到安溪视察集美学校,听说同安没有初中学校,小学毕业生失学的很多。10月29日到同安,县长设晚宴招待,陈嘉庚即提出想在同安设立一所初中学校。县长表示,政府没收了垵柄村叶定胜的住宅,如果适合,中学可以设在那儿。第二天,陈嘉庚带着陈延庭,由县长陪同前往垵柄树察看,认为略加修葺改造便可作为校舍,于是交代陈延庭负责筹备。陈延庭随即从集美学校调拨开办赞2000元和教具、课桌椅,在垵柄村设立“集美中学分校”。l941年2月招生上课,5月,因为省政府规定私立中学不能设立分校,集美中学分校才由县政府接办,改名“同安初级中学”。建国后,人民政府接办“同中”,1952年9月改称“同安第一中学”。

  现在的同安笫二中学,其前身在革创阶段也得到集美学校的扶持。四十年代中期,马巷镇及周围的翔风、民安、公安、同禾等乡,合计5万多人口,设有9所中心小学,40多所国民学校,但没有一所中学。1945年春,傅有才等外出求学的青年回马巷,倡议设立中学,分头募捐在“三府衙”遗址建了平屋教室一座四间,又修葺附近庙宇权充校舍。但向省教育厅申请立案,得到的指令却是“抗战期间,沿海备县不得增没中学”于是向集美中学求助。经集美学校董事会批准设立“集美初中马巷校舍”,推举陈延庭为主任。大部分课桌椅、办公用具从集美中学运到“马巷校舍”,于1945年9月招生上课。l947年11月20日由省教育厅批准立案,定校名“私立舫山初级中学”。1954年3月5日,因经费困难,由县政府收归公办,改称“同安第二小学”。

  三育并重的办学宗旨影响深远

  陈嘉庚先生不但倾家兴学,而且关心指导办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事业家,而且是一个卓越的教育思想家。其办学宗旨对同安教育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早在二十年代初期,陈嘉庚就明确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l980年5月8日,他就在集美学校第二届运动会上发表演说:“……有一部分同学,锐意攻书,而对于课外运动不甚注意,是未悉三育并重之宗旨也。”他还说:“吾校注意德智体三育,故对学生学习、操行、运动优者有给奖之举。”

  陈嘉庚办学,在煞费苦心地寻找到叶渊、陈村牧这样的人才后,就把学校行政大权交付给他们,很少干涉校务,但对于办学方针却经常给予宏观的指导。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

  陈嘉庚十分重视德育。他强调指出:“教育不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性,裨益社会。”对德育,他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因为他的办学动机本来就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基础上的。1918年,他在《致集美学校诸生书》中写道:“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自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全力而为之……”(见集美学校委员会收藏的陈嘉庚亲笔信)因此,他必然把爱国作为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问时曾激励集美学校的学生说:“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的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

   对智育,陈嘉庚也有独到见解。他主张,培养人才急需的是培养出企业家型,有实际本领的人才,而不是会说不会于的学究。因此,他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菲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陈嘉庚认为“第一要有科学馆、图书馆的设备”,因此大力充实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建设配合教学的各种馆、舍、厂、场,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例如,他为水产航海学校配备了五条练习艇,还先后向国外购买了四艘实习船,开设了水产养殖场、水族馆、渔具实习场、信号实习场。所以,该校毕业生一上船就能独立作业,不少人没几年就当上船长,在国内外航运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备种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发展智力,陈嘉庚为集美学校设置了美术馆、音乐亭、俱乐部等场所,并配备各种器材。据后来到广西任教育厅长的叶渊说,当时集美学校拥有的钢琴,可能比广西全省学校的钢琴还多。

  陈嘉庚对体育的重视,舍得投入的精神更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深刻地指出:“健全的事业,寓于健全的精神,健全的精神,却寓于健全的身体。”他还说:“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虽主旨在训练健康,然对于道德精神关系更为密切。”

  为了发展体育运动,首先,尽管陈嘉庚办学规模宏大,承受庞大的开支,但还是尽力提供优越的体育设施,所有学校在建校时都注意留有充足的运动场地。早在二十年代,集美学校就开辟了具有大型足球场和四百米跑道的大运动场。场上一片绿毯似的草坪是陈嘉庚特地从新加坡购寄草籽、割草刀和磨刀石并雇人精心培育、修剪出来的。三十年代又修建了一座体育馆,两个雨盖操场,一个器械运动场和两个简易游泳池。至于露天的篮排球场各饺部有好几个,各种体育运动必备的器材更是应有尽有。

  其次,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质量,陈嘉庚不惜重金为集美学校聘请了不少有名的体育教师。如获七届远东运动会田径五项全能冠军的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吴德懋、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庄文潮以及体育界名人方万邦、吴邦伟等。

  其三,秉承陈嘉庚的办学思想,集美消委会下设体育部(后改为体育馆),配备主任一人,负责组织各校体育教学研究并领导各校体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把体育摆在重要位置上,每学期总有一两次校务会议专门研究体育工作。各校都把体育列为必修课,并制定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办法。如1934年集美师范学校规定体育成绩“早操占l0%,课外活动占l0%,运动技能占4O%,运动道德占30%,卫生与努力占10%。”

  还有,为了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集美学校于l919年举行第一届联合运动会。此后,除了内迁的几年外,几乎每年举行一次,至l948年共举行联合运动会18次。每届运动会都象盛大节日,隆重而热烈,参加人数多,比赛项目广。在联合运动会前,各校还要进行选拔赛。平时各校校内和校际进行的单项比赛更是频繁。

  正因为如此,建国前集美学校的学生历次参加全省和全国比赛都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l929年4月派出男女选手66人,代表同安县参加福建省第三届运动会,获得团体总优胜锦标。1931年9月福建省为参加全运会举行预选会,集美学校女选手薛匹侠、陈桂花在跳远、跳高比赛中分别打破了全国记录。三十年代初福建省男子田径22项最高记录中,集美学校占了16项,女子田径11项最高记录均为集美学校所创。集美学校女子篮球队1929年获得省运会冠军后,1932年1月远征香港、广州、汕头,所向披靡,场场获胜,l933年与当时全国冠军队上海西江女子篮球队对阵,又以33:17的比分遥遥领先。集美学校培养出大批体育人才。林绍洲曾在三、四、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连获110米栏冠军,被誉为“中国栏王”。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戴淑国获得男子400米跑第一名和200米跑第二名,陈荣棠获得女子铁饼和铅球两项第一名。

   1937年至1945年先后在集美初中50组、高中18组和高商8组读书的黄柏龄,乃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国家篮球队的首任队长,到过苏联和东欧各国参加比赛。他创造的“跳起腾空单手投篮”技术,对我国和世界篮球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集美学校的体育运动不但在点上取得了灿烂的成果,而且从这里撤播的种子还在全县开花、结果。据查证,许多现代体育项目都是先在集美学校开展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县的。从二十年代起的数十年间,全县大部分合格的体育教师都是集美学校的毕业生。

  总而言之,陈嘉庚先生“三育并重”的办学宗旨,不但在八十年前是很先进的,曾在全县产生了积极影响,甚至到了今天,对我县的教育工作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