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牢记“诚毅” 打造绚丽人生

——王毅林关心电视纪录片《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和《陈嘉庚》创作记事
林志远



王毅林(前排左一)在集美中学的毕业照。1940年,陈嘉庚从延安考察后回到福建安溪县城,和当时集美中学高中13组,初中50组毕业班师生合影。

读完王毅林的“另一种回忆录——《追求与奉献》”一书,薄薄的126页,却仿佛有千万斤难以承受之重。眼前,与主人翁革命活动紧紧联系的画面不断出现:宣誓入党、革命书刊地下传播、组织大游行……

  主持摄制电视片《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和编撰纪录片《陈嘉庚》,是王毅林离休后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10年后半期,76岁至81岁经历的许多事中的两件。与其漫长的人生相比,这两件事微不足道,书中仅用几段很短的话来讲述。但这两件事与我息息相关,我想就这两件事谈谈王毅林带病边点滴、边做事,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迹。

  揭开一位伟人的文化遗产

  1998年冬,原全国政协常委张楚琨,在华侨博物院会见我和集美中学原党总支书洪诗农的时候说:“我看了不少反映陈嘉庚的电视片,《陈嘉庚与集美中学》是我最满意的一片。你应当写《陈嘉庚与集美学村》,《陈嘉庚与厦门大学》,写大型纪录片《陈嘉庚》。”张楚琨的话让我想起洪永世同志。当片长近30分钟的《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刚刚剪辑出炉,尚未配上音乐,王毅林就急急将它送给时任厦门市长洪永世提意见去了。洪永世给王毅林的回信很短:“《陈嘉庚与集美中学》我看了,很好!就觉得太短,为什么不把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写进去?”后来洪永世写文章称“《陈嘉庚与集美中学》主题突出,结构严谨,立意深远,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992年,王毅林继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那时,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二级达标上不去,好的教师往厦门岛内跑,学校校舍危房有多处。1995年的一天,洪诗农带我第一次走进王毅林的家。一楼,一套枣色的木沙发摆在并不宽敞的会客厅两旁,大厅里光线不足。一位迎上来的衣着素朴的老者,便是洪诗农反复提起的革命前辈王毅林。我向王老详细汇报了《陈嘉庚与集美中学》的构想,王毅林一脸平静而安详。

  几天后,集美中学校友会林锦伙告诉我,王毅林工作讲策略,他上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后,先是开座谈会调查研究。而后对集美幼儿园、集美小学、集美医院危房进行有序的修复,现在轮到整治集美中学了。集美中学集中了道南楼、黎明楼、延平楼、南薰楼等一批嘉庚建筑。这些建筑年久失修,整治集美中学谈何容易?显然,王毅林要借《陈嘉庚与集美中学》电视片之力,撬动整个社会的力量重塑集美中学。

  王毅林已近80,但激情不减当年,做事总是火急,我几乎天天都接到王毅林打来的电话,有时清晨7点,有时傍晚,电话的内容都是有关陈嘉庚和集美中学的史料。由于摄制资金不到位,要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去调一些画面,采访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赴香港采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拍摄“李陆大星”的命名仪式等花了不少时间,《陈嘉庚与集美中学》摄制历时三年,终于赶在1998年陈嘉庚创办集美中学80周年前夕,在集美中学礼堂举行了首映式。一时间,集美中学成为社会各界的议论热点。

  接下来就不断得到集美中学的好消息了:先是市政府和集友银行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拆掉危房团结楼,新建集美中学科技楼;接着南薰楼等一批嘉庚建筑重修列入市财政和集友银行支出计划。办好一所学校关键要有一个好校长,市领导赞成王毅林的建议,校长向全国招聘,刘卫平校长就是从全国120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捐资1200 万,印尼校友李尚大捐资300万,建造集美中学福山体育馆,集美中学进入全省一级达标。

  接受一位伟人的精神洗礼

   1999年底,在王老的安排下,由新上任的集美中学校友会理事长林锦伙陪同我前往泰国、香港等地采访集美、厦大校友,撰写《陈嘉庚》进入采访阶段。如当年摄制《陈嘉庚与集美中学》一样,王毅林几乎天天给我挂电话,有时清晨7点,有时傍晚。话题是有关陈嘉庚史料书籍的名称和采访的对象。他还在事先和采访对象约好了采访时间,如:陈嘉庚的秘书张其华,当年厦门大学建设科科长、陈嘉庚的族亲陈永定等等。

  我把“陈嘉庚”这本书从薄读到厚,又从厚读到薄,最后将“诚毅”作为纪录片《陈嘉庚》的灵魂。我三天两头收到王毅林寄来的信,见到他那刚劲而有力的笔迹。我敬佩王老那惊人而充沛的精力,我甚至想到他那丰满柔软而暖和的手,是他旺盛生命力的外延。这些年,为了摄制经费,王毅林等伤透了脑筋,多方阐述摄制《陈嘉庚》的重大意义。多少次,王毅林给新加坡李氏基金会主席、陈嘉庚的外孙李成义和厦门市领导写信。每一封信每一份报告,王老都要我起草,然后他修改,有时一封信要推敲几次打印几次,直到王老觉得可以寄出了,才签上“王毅林”。

  尚健在的陈嘉庚的五儿子陈国庆和七儿子陈元济,组织陈嘉庚亲属代表观看《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后,予以很好的评价,对王毅林主持拍摄《陈嘉庚》表示感谢和全力支持,并委托陈嘉庚嫡孙陈立人、陈君宝、孙女陈佩仪三人一起找李成义筹措资金。李成义说厦门大学建南楼群五座大楼正在翻修需用大量经费,先捐资50万元港币,市财政也答应给予支持。

  我又回老家写《陈嘉庚》去了。可是眼前不断出现淌着口水的王毅林。第三天,我不放心,打电话到王老家。王夫人苏大姐说“老王病重住院了”,我放下笔匆匆赶往王老住的医院。我握着王老那双依然丰满柔软而温暖的手看着他,他很安详,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吊瓶的药液通过透明的药管不停地一滴一滴滴着。为了《陈嘉庚》,此前王老已三次住院,毕竟年事已高。这次因为《陈嘉庚》的摄制经费终于解决了,他高兴起来一夜无眠,空隙性脑梗塞、肝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起袭来,王老又住院了。2002年王毅林在病床上辞去了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职务。

  王老一出院,就不顾大家的劝阻,又开始投入繁杂艰巨的编撰《陈嘉庚》事务中去了。专家学者研讨会分集美、厦大、华侨博物院三个片区举行。一稿出来,二稿、三稿……十三稿出来了。每一稿出来后王老总会说“你先给印30份,30份就够了”,可几天后他就会来电话说“你再给15份”,其实到头来还是不够,他还要。我无法统计从王老手中寄往北京、上海、福州、香港和厦门市有关领导多少份《陈嘉庚》讨论稿。而每一次寄出不久,随之而来是每天王老打来的电话,寄来的信件资料,传达从不同地区反馈对《陈嘉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2004年,六集纪录片《陈嘉庚》解说词在陈嘉庚诞辰13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集美中学校友、实业家、慈善家,荣获小行星命名的李陆大给王毅林挂电话说,真正了解陈嘉庚的伟大一生,是读完《陈嘉庚》电视片文本之后。李陆大购买一万本,赠送集美、厦大校友。

  1922年出生的王毅林,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永安市、福州市、厦门市等地开展革命工作。建国后在福建省公安厅、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政协工作。 1987年12月从厦门市政协副主席位上离休,先后担任厦门一中校友会、福建学院闽南校友会、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职务共20多年。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期间编撰弘扬陈嘉庚精神文集50万字。王毅林一生始终牢记陈嘉庚的教诲:“希望你们依照‘诚毅’校训办事,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办事”,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本文发表时有所删节)

  (作者系青年作家、电视纪录片《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和六集纪录片《陈嘉庚》的撰稿人)

来源:厦门日报

TOP

返回列表